从豆科牧草青贮发酵指标中我们能了解些什么?
来源:
|
作者:CVAS饲料分析
|
发布时间: 2019-08-22
|
17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通过评估牧草的发酵情况来衡量其品质时,需要与一定预期值进行比较。如果不知道“正常”值是多少,我们就很难评估某一个发酵分析的结果是好是坏。要充分了解牧草的发酵特性,最好结合压窖时的干物质水平进行考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含量直接影响发酵效果。一般牧草青贮的干物质含量越低,WSC含量也越低,因此就会导致主导细菌以及发酵类型的改变,使得各发酵酸的比例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反过来,干物质含量过高时,虽然WSC含量相应增高,但真正能溶解和降解的WSC有限,总发酵酸的产量会比较低。
我们通过评估牧草的发酵情况来衡量其品质时,需要与一定预期值进行比较。如果不知道“正常”值是多少,我们就很难评估某一个发酵分析的结果是好是坏。
要充分了解牧草的发酵特性,最好结合压窖时的干物质水平进行考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含量直接影响发酵效果。一般牧草青贮的干物质含量越低,WSC含量也越低,因此就会导致主导细菌以及发酵类型的改变,使得各发酵酸的比例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反过来,干物质含量过高时,虽然WSC含量相应增高,但真正能溶解和降解的WSC有限,总发酵酸的产量会比较低。以下柱形图为不同干物质含量的豆科青贮发酵酸的汇总。数据来源于CVAS在2019年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的约1500个样品。干物质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显而易见。
牧草青贮发酵的好坏通常可以通过乳酸/乙酸比值或乳酸占总发酵酸的比例来判断。一般乳酸比例越高,说明发酵效率越高。但是,乳酸与其他发酵酸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制作青贮时的干物质。下图为不同干物质含量的豆科青贮的乳酸:乙酸比值。
压窖或打包时干物质低于34%的豆科青贮通常在发酵初期pH下降的慢,使得梭状芽孢杆菌成为主要菌群,丁酸及乙酸产量较高。同时,较多蛋白在发酵过程中被降解,生成更多氨和组胺,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繁育受影响,而且发酵过程中干物质的损失也高于压窖干物质适中的青贮。因此评估发酵指标和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单个样品的品质,大量青贮样品的发酵指标汇总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最适宜的压窖或打包干物质是多少。上图显示,从发酵效果来看,豆科牧草(主要指苜蓿草)的最佳压窖或打包干物质是40-44%。